立夏节气吃哪些传统美食?顺应节气吃5种传统美食,平稳度过炎热夏天

读百科 56 0

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。立夏的“夏”是“大”的意思,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,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立夏有三候,一候蝼蝈鸣,二候蚯蚓出,三候王瓜生。主要习俗有迎夏仪式、尝新活动、斗蛋游戏、立夏“秤人”等。全国各地立夏有各种各样的习俗,尤其是南北方差异更大,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,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,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,意在庆祝小麦丰收。立夏的到来意味着夏季时节的正式开启,立夏后温度会明显升高,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,所以我们在日常饮食方面也要顺应节气,才能安稳度过大夏天。那么,立夏节气5种传统食物记得吃,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们当地的传统习俗吧!

1、立夏饼

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、面饼和春卷三种。夏饼又称麻饼,形状各异,有状元骑马、观音送子、猴子抱桃等,现代多以海蛎饼代替。而夏饼经常用于母亲送给已出嫁的女儿。在立夏吃夏饼,有不病夏、不瘦夏之说。制作夏饼并不复杂,有甜、咸两种,甜的主要加以芝麻,白糖;咸的,则更为丰盛,伴以盐、韭菜、肉末、虾米、香菇、胡萝卜、鸡蛋等。立夏饼是将和好的面压成薄饼,里面包上肉丝、韭菜等,放入锅中煎炸制成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品面饼,话丰收,其乐融融。

2、立夏饭

按照老辈人的规矩,立夏吃“立夏饭”,这也是流传多年的传统习俗,在浙江宁波一带颇为盛行。所谓“立夏饭”,就是用红豆、黄豆、绿豆、黑豆、青豆5色豆与白粳米煮成“五色饭”。而后来当地人传承了立夏习俗,只不过在食材上进行了改变,用的是蚕豆、青豆、竹笋、荠菜、咸肉等食材做成的“立夏饭”。立夏饭有用大米做的,也有用糯米做的,在江浙一带还有用乌树叶汁和糯米做成乌米的版本。大米饭比较有弹性,糯米饭则比较软糯,也有用一半大米一半糯米,结合各自的优点,吃起来口感更好。在用料方面,立夏饭通常会加豌豆笋和咸肉,也可以将咸肉换成腊肉。

3、立夏粿

立夏吃“立夏粿”是江西弋阳的立夏食俗, 俗谚说:“吃了立夏粿,不怕大雨如注“。立夏这天,江西人家家户户都会煮一大锅立夏粿,吃一整天。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后揉烂,搓成小团子,加入豆芽、豆干、虾皮、豌豆之类的食材一起煮成“立夏粿”,也叫立夏羹。相传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,品种越多就表示春收越丰富,喜庆有余。邻里街坊也会相互赠送立夏粿,有着消灾除病的美好愿景。在福建闽北地区,立夏粿也叫“圆子”,是逢年过节重要节日颇受欢迎的食物。

4、立夏蛋

民间立夏有“吃蛋”的习俗,立夏蛋是江西地区的人多年传承的习俗,他们认为立夏吃鸡蛋有强健身体的作用,立夏过后天气渐渐炎热,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,食欲减退逐渐消瘦,称之为“疰夏”。这一天大家用茶叶或核桃皮熬成立夏蛋,民俗觉得,立夏吃蛋,不仅能经受“疰夏”考验,还能带来生活圆满。小朋友们则喜爱把煮好的生鸡蛋用五颜六色的绳索编好挂在胸口,传说故事那样能庇佑小孩不得夏热症。而吃了“立夏蛋”就能够经受住“疰夏”考验,也有着生活圆满的美好寓意。虽说这样的习俗没有什么科学依据,但是也是老辈人传下来的习俗,还得按老规矩来。

5、扒糕

老北京人立夏时都要吃扒糕。扒糕做起来很简单,其实就是用荞麦面制作的。夏天凉吃,冬季可用油来煎着吃,佐料配以腌胡萝卜丝、蒜泥、辣椒油,还有就是用芝麻酱、芥末酱、酱油、醋等混合勾兑的酱料,吃起来很好吃。“扒糕”在北京已不多见了,那种吃食还是儿时的记忆!记得小时候,扒糕在北京随处可见,中午放学饿了,在路上便可吃到。

标签: 节气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